1953年,在北京西城辟才胡同一间简陋的小房子里,傅玉芳,那个曾经身世显赫的女人,已经奄奄一息。她艰难地睁开眼睛,望着焦急守候的家人,嘴唇微微颤动,“我丈夫呢?我丈夫在哪儿?有些话,我必须和他交代。”旁边的男人心急如焚,紧握着她的手,泪眼朦胧地答道:“我在这儿,亲爱的!”她声音虚弱,断断续续地说道:“我有个秘密……一直没跟你说交易鑫优配,今天……该告诉你了……”她喘了口气,深深看着眼前的丈夫,最终颤声说道:“我的真名是文绣,我曾是……大清的皇妃!”说完,傅玉芳再也没有再睁开眼,安详地闭上了眼睛,享年44岁。
这名妇女究竟是谁?她真的是曾经的大清皇妃吗?她又为何会走到这一步,嫁给一个清洁工,过上如此贫困的生活?这一切的根源,要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。
展开剩余83%傅玉芳,原名额尔德特文绣,蒙古族,满洲贵族镶黄旗出身。她于1909年出生在北京方家胡同的锡珍府邸。文绣的祖父额尔德特锡珍曾是清朝的吏部尚书,主管朝廷的人事,职位显赫,权力巨大,家族也因此积累了不小的财富。然而,命运弄人,文绣的父亲虽然出身书香世家,但一生没有考取功名,经济状况拮据。父亲因无力赚钱,在内务府只担任一个闲职,不久后便去世,家族积蓄消耗殆尽,家道中落,曾经的显赫显贵,如今仅剩虚名。
母亲不得不外出打零工,靠微薄的收入维持家计。虽然生活困苦,文绣的母亲一直不忘给她提供良好的教育。文绣也不负母亲的期望,努力学习,逐渐成长为一个聪慧的姑娘。在学校里,她给自己取了一个汉族名字——傅玉芳,期望过上普通的生活。然而命运的齿轮很快就将她推向了无法预见的深渊。
1921年,文绣的叔叔额尔德特华堪在一次得知溥仪选妃的消息后交易鑫优配,心中开始盘算着如何借机谋取自己的利益。虽然清朝已经灭亡,但依旧有不少满洲贵族抱有复辟的幻想,企图通过溥仪重回权力巅峰。文绣的叔叔趁机将她的照片偷偷送入了选妃的照片中,并将其交给了溥仪。由于照片上的人面貌相似,溥仪也没太在意,只是随便勾画了几笔,结果巧合的是,文绣的照片被选中了。
就这样,年轻的文绣进入了紫禁城,成为了溥仪的妃子。此时,虽然婉容和文绣同被选中,但她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。婉容出生于一个开明家庭,受过西方教育,思想较为前卫,她和溥仪的关系很快变得亲密。而文绣则完全沉浸在封建家庭的教育中,学的都是传统的三从四德、刺绣等封建女性的基本知识,因此,在思想和气质上难以与婉容相比。婉容的一夫一妻制思想令溥仪心醉,而文绣则在婉容的压迫下渐渐消失在溥仪的视线中。
尽管文绣初时并未得到宠爱,但溥仪意识到她在宫中的孤独,便给她请了一位英语老师。文绣聪明且勤奋,英语很快便学得不错,虽然与溥仪的关系淡漠,但她独自生活也并不感到太多孤单。然而,风云突变,1924年,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,溥仪被赶出紫禁城。此时,溥仪与婉容、文绣一同搬到了醇王府,继续过着奢华的生活。
然而,复辟的机会很快就来了。张作霖带领部队攻占了北京,冯玉祥被赶走。溥仪觉得自己有了恢复权力的机会,于是他开始寻求外力支持,最终将目光投向了日本。此时,文绣强烈反对溥仪与日本人合作,愤怒地揭露了日本的野心,这让溥仪非常愤慨,二人因此发生了激烈的冲突。从此,文绣彻底被溥仪冷落,生活变得越来越孤独。
当时,婉容已完全融入西方的生活方式,放弃了传统的旗袍,改穿时尚的西洋服饰。她和溥仪常常一起享受西餐、看电影、打网球,文绣则成了“隐形人”。无法忍受这种冷落,1931年,文绣在妹妹文珊的陪伴下,来到天津国民饭店,递交了离婚协议。溥仪得知后暴怒,但在律师的强硬态度下,不得不签署了离婚协议,并登报宣布离婚,同时支付了5.5万的分手费。此举使溥仪在公众面前颜面尽失。
离婚后,文绣生活艰难,她曾在北京德胜门刘海胡同买了座小院,孤独地生活。她有时为生计奔波,做过很多零工,直到1945年,她终于在华北日报社找到了工作,担任报纸的校对员。两年后,她遇到了国民党军官刘振东,两人很快坠入爱河,并结为夫妻。婚后,她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。然而,随着1949年北平解放,刘振东的小车行宣告破产。文绣的命运再次发生了转折。
1951年,刘振东因政治原因被拘押,后来被分配为清洁工。文绣在丈夫的鼓励下,带着他重新开始生活。然而,就在这时,文绣因病去世,享年仅44岁,结束了她波澜起伏的一生。
回顾文绣的一生,命运似乎总是捉弄她。她曾是大清皇妃,曾拥有过许多别人梦寐以求的荣耀与尊贵,但最终却被卷入了复杂的历史漩涡,始终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。如果当年,她的叔叔没有将她的照片送入宫中,或许她的生活会截然不同,然而,历史的车轮一旦碾过,谁也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方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